分类:曹宸浩的申论 来源:
一、柔性执法
1. “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”
出自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年》。意思是用宽容来调和严厉,用严厉来补充宽容,政治就能和谐。在执法中,“宽” 体现了柔性执法的一面,如对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教育、劝导等;“猛” 则代表了刚性执法,针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,才能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和谐。
2. 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”
出自白居易的《与元九书》。意思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,没有比情先的。在柔性执法中,执法者只有带着感情去执法,理解执法对象的困难和需求,以情动人,才能更好地让执法对象接受执法行为,化解矛盾,使执法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1。
二、服务型政府
1.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在逆民心
出自《管子》,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,在于顺应民心;政权之所以废弛,则因为违逆民心。这句话强调了政府要以民为本,顺应民意,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,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,体现了服务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。
2. 人视水见形,视民知治不
源自商汤时期的 “镜子论”,意思是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,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。这表明政府治理的好坏要以民众的反馈和满意度为衡量标准,提醒政府要关注民生,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,不断改进服务,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。
3. 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
出自《淮南子・汜论训》,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,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。这明确了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谋利益,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,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,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使命。
4. 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
出自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,指人民是国家的根基,只有根基稳固了,国家才能安宁。这体现了政府要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,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为人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,使人民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繁荣稳定,强调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。
三、科学立法
1.法者,治之端也
出自《荀子・君道》,意思是制定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始,强调了立法是国家治理的开端和基础,只有先有了法律,才能依据法律进行国家治理等各项活动,体现了对立法重要性的重视,是科学立法的前提认知。
2.立善法于天下,则天下治;立善法于一国,则一国治
源自王安石的《周公论》,意思是在天下范围内制定完备良好的法律制度,那么天下就能得到很好地治理,在一个国家内制定完备良好的法律制度,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地治理。这句话明确指出了科学立法、立 “善法” 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,只有制定出符合实际、符合规律的好法律,才能实现天下大治、国家安定。
3.法与时转则治,治与世宜则有功
出自《韩非子・心度》,意思是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,国家就能治理好;治理方式因时制宜,就能收到实际效果。这体现了科学立法要与时俱进,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来制定和完善法律,使法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,从而更好地发挥法律的治理作用。
4.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,则不成
来自《商君书・壹言》,意思是如果立法不考察民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,那么这样的法律是难以成功施行的。这强调了科学立法要以民为本,要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、利益诉求等,使法律符合民意民心,这样才能使法律得到民众的支持和遵守,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。
四、严格执法
1. 法立,有犯而必施;令出,唯行而不返
出自《唐律疏议・职制律》,意思是法律一经制定,凡有违反者必须实施惩戒;法令一经发出,只有坚决执行,决不能违反2。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,以及执法必须严格、坚决,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变通。
2. 天下之事,不难于立法,而难于法之必行
源自张居正的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》,意思是天下的事情,制定法令并不困难,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。这句话指出了执法比立法更具挑战性,突出了严格执法对于实现法治的重要性。
3. 奉法者强,则国强;奉法者弱,则国弱
出自《韩非子・有度》,意思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,国家就会富强;执行法度的人软弱,国家就会贫弱。强调了执法者严格执法对于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。
4. 刑称罪则治,不称罪则乱
出自《荀子》,意思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,社会就太平;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,社会就会出现混乱。这体现了严格执法要做到罪责刑相适应,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。
五、公正执法
1. 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
出自《韩非子・有度》,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,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。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不论身份地位高低,都应受到法律的公正约束和制裁,体现了公正执法的基本原则。
2.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
同样出自《韩非子・有度》,指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,赏赐善行不遗漏百姓。意味着在执法过程中,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,都要一视同仁,该赏则赏,该罚则罚,不能因身份差异而有所偏私,这是公正执法的重要体现。
3.公生明,廉生威
出自明代郭允礼的《官箴》,意思是公正能使人明察事理,廉洁能使人树立威望。说明执法者只有秉持公正、廉洁的态度,才能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明辨是非、不偏不倚,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,树立起法律的权威。
4.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
源自《论语・为政》,推选任用贤明正直的人,将其置于品行作风不正的人之上,就会使民众信服;推选任用品行作风不正的人,置于贤明正直的人之上,民众就不会信服。强调了执法者自身的正直和公正对于执法公信力的重要性。